当前位置: 首页 >动态要闻 >动态要闻

城市管理想要“左右逢源”关键把握两个点

        城市管理难,难在顶层设计缺、舆论基础差、管理手段少、群众参与低,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群众的参与和支持。让群众有序城市管理,就需要城市管理“左右逢源”,让群众满意。
       怎么才能让所有群众都满意?在哲学和概率学上讲是不可能的,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也不可能两个人有一模一样的心思,更何况这是一个近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千万人口的城市,需求各异,众口难调。如果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,那么只能从中选择一个点,让绝大多数人认同,让大多数人满意。城市管理难就难在找到这个点,难就难在把握这个度。城市管理难以“左右逢源”,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不一最能体现,例如有的市民对门前摊点占道不满要求查处,但是查处过后,又有市民投诉,好好的摊点在那,平时买东西很方便,现在买东西要跑很远。那么,城市管理要想“左右逢源”,必须抓好“两个点”,通过社会共同努力,来实现城市管理的和谐与文明。
市民参与,城市管理才能有后劲
       说到群众参与,很多人会说:“我经常参与,经常在论坛上发帖,或打电话投诉”,不错这是一种参与的方式,也是城市管理部门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。通过市民的监督,查找一些违法线索,以管理和执法的形式让一些行为得到更正。然而,真正的参与却不仅于此,每个市民都是这个城市的主人,拥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所有权利,同样也要为此而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      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这、抱怨那,唯独没有抱怨过自己。试想,当你在路边散步,手里拿着刚吃完的食物的包装纸和饮料杯,前一个垃圾桶过去已久,前一个垃圾桶尚在远方,你抱怨的不会是为什么不早点吃完,而是抱怨垃圾桶设置距离太远,正是这样一个理由给了你随手扔掉的勇气。或者,偶然有一天你发现隔壁人家楼顶上装了一间阳光房,你所想的不是去制止他,而是打个投诉电话,亦或者学着和他一样,也装上一间。
       参与,需要一种深度,不是心里的一时不平,而是对文明的一种自律。
      “不给别人添麻烦”,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,也是人活于世的基本道理。人与人之间相互不添麻烦或少添麻烦,很多问题都不会出现。这句话不是靠法律去约束,也不是靠道德去约束,而是一种家庭习惯的养成,个人素养的养成。有时多走一步路,多说一句话,很多问题会轻松解决。有时多一点自律,多一点文明,在自己和别人的眼中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     “不怕别人添麻烦”,是一种宽容,敢于在别人添了麻烦后提建议,也是一种帮助。一个好心的提醒,让麻烦不再升级,一个善意的建议,会让邻里之间更加和谐。倾听别人的建议,更是一种胸怀。城市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,只有所有人用心去呵护,用心去领会,才能让城市少一点焦躁,多一点温馨。
改革创新,城市管理才能有动力
       城市管理是一个集服务、管理、执法为一体的综合模式,只有通过三个方向的统一延伸,才能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,才能促使城市管理向“左右逢源”方向迈进。
       当前,全国城管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早已出台,部分省级层面文件框架也已逐渐浮出水面,城管改革怎么改?关键在于体制,在于队伍,要让城管队伍有激情、有斗志,要让城管人员由归属感、荣誉感,才能促使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
       科技是拓宽管理手段的第一途径。一些沿海城市,以及一些内地较大城市,都在由过去的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,科技延伸了城市管理触角,提升了管理效率,将一些小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,将一些大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。例如城市内涝、车窗抛物、违规停车、占道经营等问题,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,迅速定位,快速解决。
       创新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最佳途径。便捷是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,“不给市民添麻烦”也是城市管理工作要求,同时帮助市民“解决生活中的麻烦”更是一项重点。建立快速应急服务渠道,畅通问题反映渠道,拓宽宣传咨询渠道,让市民树立一种“有问题,找城管”的理念,通过高效便捷服务,增强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。
关闭 打印
上一篇: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——规范城市管理执法制度
下一篇: 加快城镇化建设 完成智慧城市规划